四方會談(QUAD)高峰會之意涵

李文堂

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

 

美國、日本、澳洲與印度四國政府首長透過視訊,於3月12日舉行四方會談(QUAD)高峰會,討論議題涉及新冠肺炎、氣候變遷與區域安全,並發表5點聯合宣言。此次會議為QUAD自2007年以來的首次領袖級高峰會,具有歷史性的意義。不僅大幅提昇QUAD的地位,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一部份,並為未來進一步的發展奠定基礎。特別是,QUAD被喻為「亞洲的北約」(Asian NATO)或「小北約」(Mini NATO),具對抗中國的意涵。[1]


事實上,此次QUAD為拜登政府首次參與,即將其提升至領袖級層次,在會談開始前備受各方注目。而從聯合宣言的內容來看,確實有劍指中國的意味,例如強調法治與民主的價值,以與專制、獨裁國家進行區隔;內容也提及以國際法規維繫東海與南海的秩序,並強調航行與空域的自由、和平解決爭端,明顯意有所指。然而,在宣言當中,點名北韓的無核化目標,以及恢復緬甸的民主,但並未明確提及中國。因此,現階段的QUAD,與其說是「對抗」或「圍堵」這類直接、尖銳的字眼,更精準的應該是一種「軟平衡」,透過國際制度形成聯盟的方式進行,畢竟目前面對中國,雖然美國與澳洲與之存在貿易問題、日本與印度則是有領土糾紛,但這四國與中國之間仍然在雙邊與多邊關係上維持程度不一的互動,而衝突也都克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。


此次聯合宣言名稱定調為「四方會談之精神」(The Spirit of the Quad),可以歸結幾項特徵與意涵。首先是「精神」,以民主、法治、依循國際法規與和平解決爭端等觀念作為價值取向,確立QUAD未來發展的基本原則;其次,內容提及的合作項目包括新冠肺炎、氣候變遷、網路安全、產業關鍵技術、反恐、基礎建設投資、人道救援與海上救難,性質均為軟性議題,一方面藉由廣泛的合作範圍增進四國的互動機會,同時也避免中國的過度反彈。此外,在具體合作細節上也可看出當中的細膩安排,將內容控制在新冠肺炎疫苗生產有關的醫療、科學、金融、製造與開發;還有就是成立氣候變遷的工作小組,以全球為範圍內研擬各種相關方案。如此,避開可能出現的生硬話題,卻也突顯具體合作的細節與確立長期合作的方向。


即使如此,此次會議仍具有重要意義,透過此次高峰會,QUAD從論壇的形式進入到具體合作的階段,開始具備多邊機制的基礎,未來甚至有擴大成員以及合作範圍的機會,「印太」不再只是流於文字,地緣政治的概念正式從亞太延伸到印太,QUAD的各國能夠藉由此一機制進行以「印太」地區為範圍的合作。甚至在民主價值觀的基礎上,台灣也有參與的機會。此外,QUAD未來將最少每年舉行一次部長級會議,也意味在現有的多邊合作機制之外,另外發展出屬於QUAD的穩定對話平台。而這也突顯出拜登政府對於印太地區的重視,並採取多邊的方式進行制衡,分擔美國的責任,也提升盟友的地位與實力。


雖然QUAD針對中國的意涵不言而喻,也因拜登政府的重視而大幅提高其重要性,但這畢竟只是開始,畢竟無論是東亞、亞太還是印太,地緣政治的複雜性,雖然從不欠缺多邊倡議,但鮮少能有規模性的發展。此外,現階段東亞與亞太地區的多邊機制是否會因QUAD未來逐漸成形與擴大而受到影響也有待觀察。因此,此次QUAD確實是一次歷史性的的里程碑,但後續發展仍需各國的努力,也值得持續關注。

 

 

參考資料

Joshy Paul, “US and India: Emerging Offshore Balancing in Asia,” India Review, Vol. 18, No. 3(2019), pp. 221-242.



[1] 有關亞洲的北約與對抗中國的論述,可參閱Joshy Paul, 2019, “US and India: Emerging Offshore Balancing in Asia,” India Review, Vol. 18, No. 3, p. 228.


原文連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