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東協峰會 應對區域挑戰

CTPECC秘書處彙整

43屆東協峰會(ASEAN Summit)於本(9)月5日至7日在印尼雅加達召開,討論有關緬甸、南海行為準則、區域經濟及跨國犯罪等議題,並於同月7日召開第18屆東亞峰會(East Asia Summit)。東南亞國協(ASEAN,下稱東協)除泰國新任總理賽塔·塔維辛、緬甸總理敏昂萊外,其餘成員國領導人皆出席這場年度盛事。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、美國副總統賀錦麗、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及韓國、澳洲、印度、加拿大等7個夥伴國家領袖和高層官員亦參與本次東協峰會。受美中關係、核廢水排放、南海爭議、緬甸政變、韓半島情勢升溫等問題影響,亞太地區近期紛擾不斷,各國領導人也在東協峰會場域表達相關立場,呼籲遵守國際法及保持對話。

 

有關東協內部問題,外界認為東協在緬甸問題缺乏一致立場,也難以實踐2022年「五點共識」的和平計畫。東道國領導人印尼總統佐科威於本次峰會提及東協團結的重要性,表示「作為東協主席,我想強調的是,東協仍保持一定的團結,而團結並不代表沒有分歧」,以印尼為多民族國家為例,強調在團結一致的框架下,東協才能持續壯大。印尼外長勒特諾(Retno Marsudi)指出,「唯有確保緬甸問題得到和平、長期的解決方案,東協才能全力前進。」而馬來西亞首相安華期許東協在印太區域的中心地位能進一步強化,鼓勵東協維持與夥伴國家的合作關係。

 

 

 

在南海爭議問題上,除中國海警與菲律賓運補船日前在仁愛礁的衝突外,中國日前公布的十段線亦引起南海主權聲索國(我國、菲律賓、馬來西亞、汶萊、越南和印尼)抗議。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在本次峰會期間表示,「菲律賓堅決反對單純從兩大強權間戰略競爭的角度,看待南海爭端的誤導性說法。這不僅否定了我們的獨立性和主導權,也無視我們(在南海)擁有的合法利益。」藉本次峰會,美國副總統賀錦麗、韓國總統尹錫悅、印度總理莫迪分別呼籲「在南海維護國際法的重要性」、「基於規範的海上秩序」,以及「有必要共同努力來確保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」。

 

本週東協重要會議分別有第43屆東協峰會、東協印度洋太平洋論壇(AIPF)、第26屆東協與中國峰會、第24屆東協與韓國峰會、第26屆東協與日本峰會、第26屆東協與中日韓峰會(APT)、第11屆東協與美國峰會及東協與加拿大峰會、第20屆東協與印度峰會、第18屆東亞峰會、第3屆東協與澳洲峰會、第13屆東協與聯合國峰會。

 

 

(資料、圖片來源:中央社、聯合報、自由時報、法國國際廣播電台(RFI)、ASEAN官網)